苹果推迟推出的众多Apple Intelligence功能中包括”应用意图”,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对这种功能采取极其谨慎的推出策略或许并非坏事。
AI代理的强大功能
距离我第一次描述希望Siri能做到的事情已经过去近十年。我当时举的例子是”安排下周和Sam一起吃午餐”这样的指令。
Siri知道Sam是谁,这部分没问题。它可以访问我的日历,知道我有空的午餐时间。接下来,它需要知道Sam什么时候有空。这需要Sam授权我查看她日历的简单忙闲状态。我的iPhone会检查Sam的iCloud日历中的空闲午餐时间,并与我的匹配。找到我们周三都有空后就安排午餐。
它还能做得更多。我的iPhone可以轻松记录我和Sam最喜欢的餐厅,找到我们都喜欢的。然后上网到餐厅的预订系统进行订位。
快进到今天,谷歌已经实现了餐厅预订这部分功能。我们也在许多其他平台上看到了这类AI代理功能,特别是在企业领域。
而苹果自己的产品却迟迟未见踪影。
应用意图
苹果的做法是通过一种称为”应用意图”的机制引入这种功能。起点是让Siri能够从应用程序中提取信息,该公司在2022年就展示了这一点。我们预计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看到这项功能的推出。
但更大的目标是让iPhone具备AI代理能力,从而能代表我们执行更复杂的任务。
但AI代理目前还不太可靠
问题在于,不仅对苹果,对整个科技行业来说,AI代理目前还不太可靠。谷歌的做法甚至是在填写完餐厅预订表格的所有信息后,还要求用户再次检查并提交预订。
AI模式将直接链接到预订页面,以便您最终确认预订。
TNW的Calum Chase指出了几个相当令人担忧的统计数据:
- 超过一半的公司(51%)已经部署了AI代理
- 其中80%的公司透露他们的AI代理曾做出过错误决策
更糟的是,他说许多企业在没有适当监督的情况下就贸然使用这些代理。
给予它们自主权却只做最低限度的检查,就像把公司钥匙交给一个喝醉的研究生。他们热情、聪明、可塑性强,但也反复无常,需要监督。
然而,大型企业没有意识到的是,他们正在做的正是这件事。AI代理被”无缝”地接入运营,却只有演示和免责声明。
在这方面,缓慢推出或许是明智的
即使是”应用意图”更基础的用法,即从应用程序中提取信息并呈现给用户,如果信息不准确而用户又依赖它,也可能充满风险。
代表我们执行任务则危险得多。比起企业用户,个人用户可能更倾向于直接认为Apple Intelligence会按照他们的要求行事,也许苹果在这方面花更多时间进行更多测试并非坏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