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地天气数据是HomeKit自动化中最被低估的变量之一。过去几年里,我使用各类传感器实现了从冰冻天气滴水防冻到高温天用Eve Aqua调整灌溉计划等多种场景。Eve气象站已成为我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,特别是去年夏天升级2024版Matter协议后,其跨平台适用性更上一层楼。
长期阅读本专栏的读者都知道我推崇自动化理念——只有实现自动运行的智能家居配件才真正有用。这正是我一直建议围绕单一生态系统构建智能家居的原因。对我而言这个核心就是HomeKit。Eve设备始终是我的首选,因其坚持隐私优先原则,且仅使用HomeKit时无需云端账户。近年来Eve也积极拥抱Matter协议。
这款小巧的Eve气象站能提供三大数据:温度、湿度和气压。IPX4级防水铝制机身与住宅外观完美融合,我的设备就安装在户外。其监测数据常与苹果天气应用存在几度偏差,但在极端天气下这点差异至关重要——当水管在31华氏度结冰而天气应用显示34度时,你会深刻体会到本地数据的价值。
设备内置的12小时天气趋势预测堪称隐藏宝藏,通过气压变化生成晴/雨/风暴等可视化图标。这个无需打开应用就能瞥见的小功能,实际带来了巨大实用价值。
以下是基于Eve气象站可实现的自动化场景:
- 当温度跌破冰点时,自动开启彩色灯光提醒滴水防冻
- 户外湿度过高时启动除湿机
- 遇持续降雨天气延迟灌溉系统
- 直接询问Siri获取前院实时温度
2025年的Matter与Thread支持
去年夏季Eve通过免费固件更新为气象站添加Matter支持,现有用户可通过Eve应用升级。升级后除HomeKit外,还兼容亚马逊Alexa、Google助手和SmartThings平台,实现真正的跨平台未来验证。
该设备属于最小化Thread设备(MTD),依赖Eve Energy等全功能Thread设备(FTD)构建稳定网状网络。FTD设备越多,像Eve气象站这样的终端设备连接就越稳定。
所有数据仍可保持本地处理,Eve手机应用能生成温湿度历史曲线图,帮助用户分析草坪灌溉或能源管理的最佳方案。
笔者通过遍布全家的HomePod mini和原生支持Thread协议的Eero 6E路由器,为零延迟连接提供了理想基础环境,无需额外网关。
总结
若要说改进空间,我期待下一代能改用USB-C充电电池。尽管现有纽扣电池可续航数月,但Eve Room同款的充电设计会更方便。总体而言,Eve气象站凭借简约设计、出色外观和Matter跨平台支持,成为我最推荐的智能家居气象监测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