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Kit通过单一应用实现全屋智能配置与控制,极大提升了智能家居的易用性。
虽然家庭应用在当时是突破性创新,但科技已然进步,苹果需要与时俱进。以下是AI时代我期待看到的三大进阶功能…
自然语言编程
即便使用HomeKit,设置场景和自动化仍需要技术思维,用户需理解逻辑单元与流程图的概念。
正如我们本周早些时候提到的,三星已率先实现用自然语言配置智能家居。用户只需口头描述需求,AI助手就能解析设备指令并自动完成配置。
虽然尚不确定三星方案的实际效果——当前许多公司空谈”AI”概念却难达预期——但这个方向完全正确。要让普通用户接受智能家居,就该如此简单。例如:
工作日上午9点,我需要办公室灯光自动开启准备办公
家庭应用应将其解析为:全屋灯光调至最大亮度,色温设为6500K日光模式。
更理想的是系统能理解模糊表达:
工作日上午9点我要在办公室开始工作
一键复制
我个人倾向完全使用自动化和语音控制,但多数非技术用户更偏爱物理开关(有趣的是,最让他们惊叹的感应灯功能其实用传统技术就能实现)。因此我的住宅全面安装了飞利浦Hue开关。
我成功推广了”单键触发多设备联动”的概念。比如”客厅休闲模式”按钮能关闭主灯,同时将落地灯和台灯设为中等亮度的暖光。
既然非技术用户偏好物理按键,场景编程也该支持相同逻辑:
点击家庭应用的”复制当前状态”按钮后,用户可手动调节所有物理开关和调光器至理想状态,最后点击iPhone上的完成按钮。系统将提示命名场景,并让用户指定某个物理按键与之绑定。
观察学习
此外,家庭应用应能识别重复操作序列,主动建议自动化方案。
例如当用户:解锁前门→开启玄关灯→进入走廊尽头关闭玄关灯→开启客厅落地灯并调至60%亮度→开启两侧台灯各调至50%亮度时,
应用应弹出提示:”发现规律性操作,是否查看?”确认后将显示完整序列,并询问是否要将整套操作设为门锁触发自动化。
理想情况下,系统能识别模式变化。比如注意到用户在室外昏暗时会额外关闭客厅窗帘。
若安装安防摄像头,还应识别家庭成员个体,为不同人推荐个性化自动化方案。